09
2022
-
08
成空殲10戰機進行復雜電磁環境下空空對抗
作者:
仲春時節,樓蘭古戰場,風沙四起。西北戈壁某機場,數架殲十戰機次第列陣,隨時準備聽令出擊。
盡管天氣惡劣,能見度較差,成空航空兵某團復雜電磁環境下的空靶訓練仍然按計劃如期實施。
“云底高200米,能見度2公里,可以起飛。”10時15分,塔臺傳來起飛指令。
第一個駕機起飛的是該團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彭禮忠。去年國慶閱兵,他駕駛殲十戰機從天安門上空飛過,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。
穿越厚厚的云層,到達預定高度,彭禮忠駕駛戰機迅速向目標機動。
擔任此次訓練塔臺指揮員的是航空兵某師師長王建民,他通過無線電不時向各機通報目標方位和動向。
遠方的天際,幾個仿真靶標在快速移動。彭禮忠的任務就是要突破“敵”防區,用新型導彈摧毀這批目標。
“占位攻擊。”王師長的指令剛剛下達,空地通訊突然中斷。同時,機上雷達顯示屏、報警器和通訊設備頃刻間全部失靈。彭禮忠明白,“敵”電磁干擾已全面展開。
沒有地面指揮,沒有僚機配合,彭禮忠迅速調整狀態,打開反干擾設備,拉桿、蹬舵,一組漂亮的規避動作后,戰機擺脫了“敵”干擾。
“‘敵’跟蹤!”“‘敵’導彈!”
真是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彭禮忠操縱戰機勇敢應對,并頻繁啟動各種對抗裝置,實施反干擾……
王建民介紹說,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實施對抗,是他們挖掘新型戰機作戰性能的重要手段,也是他們組織訓練的常態。在這方面,他們已經取得一批訓練成果。
擺脫“敵”追擊,彭禮忠越戰越勇。這時,前方云層中一個黑點忽隱忽現。
“‘敵’機!”彭禮忠迅速反應,猛地一個俯沖,一連串特技動作后,突然躍升。
不待“敵”機反應過來,他已調整好飛機姿態,瞄準,發射……
一條條“火龍”從戰機腋下噴射而出,一個個預定目標被準確摧毀。沉默已久的指揮塔臺內,響起了熱烈的掌聲。
■指揮員心語
讓適應能力牽引作戰能力
戰爭自跨進信息化的門檻,無影無蹤又無處不在的電磁環境,就已成為交戰雙方博弈的主要戰場。
對戰場環境的適應能力,歷來是衡量一支軍隊戰斗力強弱的重要標準。要想在未來空戰中贏得主動權,就必須通過常態化訓練,提高部隊對復雜電磁環境的適應能力。
新年開訓以來,我們駕馭新型戰機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研練了多套新戰法。讓適應能力牽引作戰能力,是我們在實踐中探尋的現代空戰制勝之路。
2022-08-16
2022-08-16
2022-08-16
2022-08-16
2022-08-16
2022-08-09